年假已然开始,火车倒汽车转公交,终于在下午4点多到了熟悉的家乡。
刚下公交就发现我弟弟已经在站牌等着我了。看见我高兴的笑着,我下公交,他迎上来便说“再等10分钟,正好一节课了!”。
也是,今天的公交感觉比上回来开的要慢很多,也不是司机开的慢很多。而是一路上我发现我们的十八线小县城开始堵车了,等红灯也是排成了一条小长龙。路上的车大都是亲切的鲁D车牌,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江苏的车牌,苏F啥的。不难想象,枣庄和江苏接壤,一向南便是了。上高中就听一些同学讲,他们的爸妈都在南通打工,而且时常给他们带些新奇的好玩意儿。那是我还在想南通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,那边靠南,一定都是是大平原,车水马龙没有大山吧!
回家一段路上,我弟弟在强调着各科都考到了90分以上,语文虽然89.5,但是0.5进一就是90,笑!他的强调是有目的的,年初答应过他,考到90以上就把我手机给他,因为我的手机能玩大型游戏。他这是在暗示我呢。回到家,看见我爸在门口,发现他的白头发比去年又多了不少,几乎占据一半了,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刻画的这么明显,不愿接受我爸已经快要50了,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我爸才40啊,以前总听他念叨着,40了。没想到我毕业之后的时间过的这么快,一年回家的次数真的屈指可数,和我爸聊天的次数也是数的过来的。
回到家第二天便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大集 - 山亭大集(直到现在,在外打拼那么多年,呆过一些城市,还没发现哪里有比他还大的集)。今年不知道是哪家传进来的,我们这小村开始流行吃火锅了。在我的印象里,除了电磁炉上的火锅按钮,我和他再也没啥交集(当然那是毕业之前,毕业之后见识的多了,也吃了数次的火锅。:/狗)。我妈还嘱咐我赶集可以买些吃火锅的菜,晚上吃火锅,家里还有一包火锅底料,说着也拿出来给我看,一包麻辣的火锅底料。于是上午吃过饭,便骑着小电驴带着我弟弟去赶集了,出发前,我爸还嘱咐着早点回来,还要贴对子呢!
虽说那天是除夕,家家户户要贴对子,但是集上的人也不少,比肩接踵。小商贩也是和往常一样多。瞭眼望去天上迎风飘着红红的灯笼,地上摆满路两旁的大小商品。耳边还不停的传来各种嘹亮的吆喝声。这个年集异常的热闹。我和弟弟穿梭在人群之中,逛了挺久,买了些食材,已经到下午2点多了。
启程回府,一路上车还是拥拥挤挤,不禁感叹乡村生活慢慢的都富裕了。看看自己,“我还没上车,我还没上奔赴小康的车啊!”
回家一路上看到很多小孩大人,拿着浆糊、扛着板凳贴对子的。但是有一点就是出奇的安静,没有鞭炮声,按照往年的习俗贴完对子就会放上一挂炮声,早就噼里啪啦了。而且集市上也没有卖鞭炮烟花的。问我弟弟他说今年大队不让放,逮着罚钱。难怪。回到家我们村也是安安静静。
下午贴对联,到最后发现“出门见喜”和“身体健康”没有买,我爸说可能拿的时候漏掉了。我妈说那就贴个小“福”字吧,我爸没同意,便让我弟弟去隔壁村买毛笔让我写。临买前还嘱咐我弟弟说“没有毛笔的话买个记号笔也行,记住买个黑色的,买个黑色的”,噔!回来发现我弟弟买了个蓝色的记号笔,笑!后来家里找到了一支快要秃噜掉毛的毛笔,索性也能使。于是写出了四张对子,奈何字丑,也就将就着贴了,不过这四张还挺有意义的,因为全球限量,独一无二。
贴完对子,我家也没有放鞭炮,村子还是很不寻常的安静。仿佛有一个人带头就能引燃全村的鞭炮似的。遗憾的是直到晚上也没有鞭炮声。这时我突然想起以往和我弟弟站在楼顶看别人家放烟花的时候了。那时候看着别人家放烟花,还在想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买上几千块的烟花放向天空,让绚丽的色彩照亮整个村子,让每个人都看见,我爸家的孩子有出息了。然而,噔!现在政府下令以后不让放鞭炮烟花了。这一场景就和我的初中乃至高中一样,当时班上同学带着手机玩游戏,我没有手机的,满眼羡慕,“求他们”给我们玩几分钟。他们不给玩我还在想,等我以后有手机了,一定给同学没手机的玩个够,然而,噔,等我有手机之后,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了,也没有借手机玩的情况了。不过现在看着满大街的汽车,我又在想等我…
尽管到了傍晚没有鞭炮声,但是按照以往我们那里的习俗,午夜0点。还是会放一挂鞭炮的,我妈说看看到时候别人家有放的吗,有放的咱也放。于是带着对春晚没好看节目的遗憾和对午夜的期待我上床睡觉了。不知道睡了多久,崩崩崩,被鞭炮吵醒了,看看了时间。哈哈哈,午夜的爆发,他来了。鞭炮声层起彼伏,接二连三的响着,由远及近,由近及远,时而大声,时而小声,窗外忽明忽暗,余音袅袅,连绵不绝,借周星驰电影的话讲就是“犹如黄河泛滥,一发不可收拾”。传统的习俗还是无形的环绕在整个村子里。
也许是我童年时代的“烙印”,过年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庆祝仪式之一,也或许这是当下众多失去的年味习俗中,还能存活下来的一个习俗的原因吧。今人不识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通过鞭炮仿佛能与古人对话,借助烟花方佛也看到了古人挑着爆竹换新符的热闹景象。